关灯
护眼
    素心还没有来得及离开长安,就已经听到李维侍郎因各种罪名被抄家的事在城里传得熙熙攘攘了。

    这是杨广一手办理的大案,他以雷霆万钧之势,用确凿的证据把李维及其势力一网打尽。听说连太子杨勇出来想为李维做保,都被杨坚一顿叱责,并命杨广全权审理,其余人不得干涉!

    还听说连洛阳首富邱家也被查出是李维逆谋案的同党,两族人都面临灭门之祸。

    奇怪的是,李侍郎的女婿南昭明却没有受到任何牵连,反而传说他可能即将出任李维下台后的空缺——中书省的侍郎之位。

    举国上下都在议论纷纷,说的都是晋王的英明神武,以及南侍郎的运气……

    十一月,杨素率大军渡过长江,开始对江南动乱实行镇压。

    他采取了杨广的政策:软硬兼施,恩威并重。

    一开始进行的非常顺利,隋军几乎以破竹之势横扫江南北部。直到他们在临邑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临邑是个不大不小的城,城墙坚固,地势险要,是通往江东的要塞。坚守临邑的是前陈亡国后没有被收编的散兵余勇,加上从北部败退的义军,皆是铁了心要抵抗到底的人物。

    杨素手下的大将王颁率六万军队把临邑三面围住,发动了多次进攻,均被守军击退。临邑一面临江,是天然的护城河,保护着这个地方。

    由于大军过江已多时,江南民变浪潮汹涌,不宜在此消耗时间兵力,于是,杨素决定征集船只,要从水路发动进攻。

    临邑城内的守军眼见外面被敌军包围得水泄不通,都知道会有恶战来临,就把城内的居民都发动起来了。从北部撤退到此地的义军头领洪精明遵从义军领袖陈凤启的命令,让手下到处宣传,说隋军每破一城,必屠尽男丁,奸yín妇女,残忍兼没人性。他们讲得有声有色,听者个个如同目睹,为了活命,好像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坚守!

    洪精明以前是陈国的守边大将,陈亡后一直隐姓埋名,在建康城里开了个打铁铺,直到陈凤启寻访到他。

    他对陈凤启的复国大计鼎力支持,不但利用打铁铺暗中打造武器,还把所有旧部都召集到陈凤启旗下,和陈凤启一块在长江以南的大地上奔走了一年,才发动这次比较大规模的起义。

    可是由于各地义军相当零散,缺乏有效的统一指挥,所以靠近长安一带的地方很容易就被杨素的军队逐一扑灭。

    目前,大军压境,洪精明一边组织守城,一边期盼启王尽快回来。

    陈凤启自长安赶回来后,立即投入战斗。他和洪精明等人经历了多场浴血奋战,边打边退,退到临邑之后,带人勘查地形,和几个头领一合计,凤启决定亲自带领一条战船从水路突围出去,到义军的后方去把粮食兵器运进来,尝试打开一条水上通道。

    十二月初三日,王颁等到了从其他地方调集过来的战船,马上投入江中,准备后天——十二月初五,对临邑四面同时发动进攻。

    这次,将是志在必得。

    他就不信,里面的守军有足够的兵力来同时应付来自四面的围攻!他早从探子那里知道情报:城里只有守军不到一万,加上里面一万多的居民,也不过就两万人而已,况且其中有一半是几乎是没有实战能力的!

    摆明了就是以多欺少,那又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