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2疑点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故事。李世民想起兵反隋,希望得到父亲的帮助,但又不好明说,在得知晋阳宫监裴寂有赌博的爱好之后,想了一个办法。暗中给龙山县令高斌廉一笔钱,大概有几百万,让他去跟裴寂赌博,并故意输给他。

  裴寂赢钱之后很高兴,李世民则每次在裴寂赢钱回家的路上制造机会偶遇他,跟他攀谈,和他拉进关系。等到时机成熟时再说出自己的计划--让裴寂利用晋阳宫监的身份,送几个晋阳宫人侍寝李渊,从而达到拉李渊下水造反的目的。

  我刚说过,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很完美。但物极必反,一件事情太过完美反而会漏出他的破绽。让我们想想,在这个故事里面最大的受益人是谁,表面上看,这个故事里边最大的受益人是裴寂,因为他轻轻松松的赢了几百万。

  但这个世界上比钱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名声。钱这个东西无论多少,总归是要花完的,就算花不完,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实在是没什么意思。只有名声这个东西,虽然无形无质,但却是会流芳百代的。

  有了这个前提,让我们再次回到刚才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面最大的受益人是谁?当然是李世民,李世民虽然损失了几百万,但他得到的更多,因为在这个故事里,如果没有李世民“说服”李渊造反,就没有后来的唐朝。

  应该说,在这个故事里,李世民是居功甚伟的。反观高斌廉和裴寂,只不过是被李世民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玩物。而所谓的“开国之君”李渊,就算是被逼到犯了杀头之罪,也才“不得不”“勉强”的起兵发动叛乱。

  以晋阳宫女逼迫李渊起兵叛乱,多么熟悉的套路,熟悉李世民的读者应该有映像,类似的借口李世民不止用过一次,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就谎奏说李建成和李元吉yín乱后宫,当然这是后话。

  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史书中的有些重要情况可能是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李世民本人的坚持而编造出来的。

  那么真实的李渊是什么样子呢?无论是翻阅《旧唐书》还是《新唐书》,又或者是《资治通鉴》,我们都会得出一个结论,李渊是一个平庸无能之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直到我找到了这样一本书,《大唐创业起居注》,我们看到了一个尽管在反隋时已年逾50,但仍不失为一个有雄心壮志,生气勃勃和干练的领袖人物,他的名字叫--李渊。

  为什么我们放弃了正史《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对李渊的形象刻画,偏要选择《大唐创业起居注》这样一本知名度不高的书呢?很简单,因为这本书作者的名字叫温大雅。

  温大雅何许人也?此人乃是太原府人,他是李渊大将军府的记事参军,也就是说,它是唐王朝建立的目击者,这本《大唐创业起居注》是他随军撰写完成的,因此可信度比较高。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正是李渊策划了太原叛乱,也正是他的英明统帅使唐军在夺取隋都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根据《起居注》的说法,十几岁的李世民不仅在叛乱事件中只起到次要作用,甚至他在王朝建立中的贡献也并不多与他的长兄,即后来成为太子的李建成。

  我们还可以知道,甚至在617年年中太原起事之前李渊就已经开始图谋不轨。

  大业九年(613年)到来了。隋炀帝发动了第二次侵略高句丽的战争,李渊被派往怀远镇(今辽宁辽阳西北)督运粮草。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是要烧钱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笔钱自然是老百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