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5大兴

  李渊此战的目的地是大兴城。开皇三年(583年),隋王朝迁至新都,因为隋文帝早年曾被封为大兴公,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此地不仅是一个古都,并且是陕西南部关中地区的战略要地。

  李渊以李建成为陇西公左岭领军大都督,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右三统军军等向大兴出发,而李元吉因为年龄太小(15岁)只能以太原郡守的身份留守太原。

  很快,他们来到了此行的第一站——霍邑,原来当李渊起兵南下的消息传到首都长安后,隋西京留守、代王杨侑遂派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2万驻扎在霍邑,这一只部队和防卫河东郡的隋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构成犄角之势,阻击李渊。这时,突然乌云密布,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而且,这一下就是几天几夜。

  秦始皇有许多丰功伟绩,其中有一条是修驰道,也就是秦代的高速公路,靠着这条高速公路,秦始皇可以迅速的将自己的兵力开到全国的各个地方,从而防止或者平息秦国六国的叛乱。

  可以说,秦始皇修驰道,再加上隋炀帝开凿运河,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豪不夸张的说,以中国今日领土之大,秦始皇和隋炀帝当居首功,可惜他们太过滥用民力,导致秦隋二朝二世而亡。秦朝时的驰道路面全用石灰加胶土夯成,极为结实,后世也基本沿用了此种修路的方法。

  但石灰和胶土毕竟不多,一直到隋唐五代的时候,除了宫中有砖道外,其他地方多为土路,一下雨就成了泥路。道路太泥泞时,路不好走,有时朝廷干脆放假三天,免去百官上朝的苦处。好一点的路,是在土路上铺上沙子。根据我查阅资料分析,当时从太原到霍邑这段路应该是掺了沙子的“好路”。

  前面说到,一直在下雨,而且还下的很大,时间也很长。时间一长,路况就不太好,在道路上行军还勉强可以,但要是想攻城,那是不行的。你想想,满地泥泞,几万人呼啦啦地朝一座城围上去,得有一多半的人陷到泥里面去,十成的力气才驶出三四分来,这仗还怎么打?

  而且霍邑这个地方位于雀鼠谷南端谷口。西邻汾水,东据霍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样一来,这仗就更不好打了。遇到问题怎么办?当然是大家一起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啊。好,开会。

  虽然说是开会,但李渊是想着回去的,毕竟攻城那么困难,还是回太原去窝着比较好。裴寂作为李渊手底下的首席大臣,肯定是赞同领导的意思了,但有些话领导不方便说出口,就只能有臣下代劳了。

  裴寂说道,第一,宋老生和屈突通占着好地方,我们肯定打不过。第二,李密这个人虽说和我们联合,但他这个人狡猾无比,谁知道是不是在骗我们呢?第三,突厥人非常贪婪而且没有信用,会不会在我们后面捅一刀子呢?第四,我们的粮食快要吃完了。我们的大本营在太原,综上所述,所以我们还是回去吧,打仗的事情以后再说。

  李渊一拍桌子,你说得对!咱们回太原。但这个时候有人站出来反对,并逐一批评了裴寂的话。

  第一,现在快要到秋收的季节了,怎么会没有粮食呢?第二,宋老生这个人脾气暴躁,为人轻狂,我一战就可以把它杀掉。第三,李密那个人鼠目寸光,贪恋的自己领地里的那点儿粮食,不会想要插手这儿的。第四,突厥和刘武周虽然说联合在了一起,但他们两方也互相猜忌,正好可以形成牵制。综上所述,不能退兵!说话的人正是李世民,李建成表示也非常赞同李世民说的话。

  李渊一拍桌子,你说的不对!咱们必须得回太原,说完李渊就走出帐去了。李世民回帐仔细一想,便有了个主意。过了一会儿,李世民便到了李渊帐外,这时候李渊已经睡了。不过不要紧,李世民开始嚎嚎大哭。李渊在里面睡不着了,不耐烦的把他叫进去,问道,你哭什么?

  李世民说道,我们刚刚起兵,往前一步就能战胜敌人,但如果往后退的话,连这些人都就散了,如果这个时候在被敌人一追,我们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怎么能不悲伤呢?李渊说道,左军已经出发了,还能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