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50君命有所不受

  很明显,薛举是想着投降了,或许是想着自己身为一个皇帝竟然向别人投降,面子上有点挂不住,就寻找一个先例,安慰一下自己。

  有些话当皇上的不方便说出来,自然就由下面的大臣代劳了,下面的黄门侍郎褚亮闪出身来,两手一拱,开口说道,当然有。

  有哪些呢?南越的武帝赵佗曾经投降了汉高祖刘邦,蜀国的后主刘禅曾经投降了晋国的司马懿。

  薛举还是有些不太满意,挥了挥手,这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有没有近代的呢?

  褚亮有些为难,历史上最著名的就是这两个了,近代的话,对了,刚好在三十年前,西梁的皇帝萧琮投降了隋文帝,这也能算一个。

  薛举不动声色的问道,那他们投降之后的下场怎么样呢?褚亮当然知道薛举想问的是什么,就顺着他的话头说了下去。

  他们投降之后日子过得可舒适了,而且投降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也享之不尽啊!

  薛举要的就是这句话,正要拍板作出决定,下面有一个不识抬举的人闪了出来,正是薛举的军师郝瑗,陛下你怎么能问这样的话呢?

  褚亮的话也太不靠谱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经常被项羽追在后面打,甚至有一次连老爹都丢了,后来的刘备在打仗时经常被人追的连老婆和孩子都保护不了,最后都成就了一番霸业。

  胜败本来就是兵家常事,哪朝哪代不都是这样过来的,怎么能够因为一次的失败就失去信心呢?

  鲁迅先生曾经称赞过一种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螃蟹这种动物形状可怕,一身张牙舞爪的样子看起来非常丑陋凶横,假如不是真正的勇士,谁敢第一个吃它呢?

  这种思想也可以扩展到整个人类的做事思考上,无论是做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一个人总是会下意识的想一想,我要做的这件事以前有没有人做过呢?一旦有人做过,心理上就减少许多负担,虽说是后来者可以借鉴到许多经验,或许有朝一日能成功,但毕竟算不得真的勇士。

  褚亮和郝瑗能分别以有皇帝投降的先例和百折不挠的皇帝为薛举提供先例,但是我想,第一个投降的皇帝和第一个百折不挠的皇帝在遇到事情的时候经历了怎样的困惑呢?

  没有前人提供经验的他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是否更加的迷茫、恐惧和无助,他们是怎样走出决定自己人生的关键一步的。摸着石头过河可比踩着现成的石头过河难多了,既不知道浑浊的河水下面是什么,也不知道踩下去的一脚到底是坚实的石头还是可以置人于死地的松软淤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