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56善战者

  这次东去洛阳救援之行以前简略的提到过,为什么简略呢?因为这次东行在史书中也是寥寥数笔。只知道李建成和李世民率十万大军到达洛阳城下,洛阳方面并不是很欢迎他们,连门都不让进。

  关于这个问题,李渊出发之前就给他们交代过,可以用当初拿下长安城的方法拿下洛阳城。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个方法行不通,因为李密就驻扎在离此不远的金墉城,一旦发现他们有攻城的动作,李密就派人在后面骚扰,不胜其烦。

  没办法,他们只好回过头来对付李密,但他们是客场作战怎么打的过在此地经营了多年的李密,双方派出小股部队多次试探,均没有漏出明显的破绽。

  李密和李建成李世民二人各有各的想法,均没有在洛阳城下决战的意愿,李密想保存实力攻下洛阳城,李氏兄弟二人不过是远道而来,又带着十万人马,粮食根本撑不了多长时间。

  而李氏兄弟对于李密的想法就更微妙了,说实话,初出茅庐的李氏兄弟对此时已经名震天下的李密还是很忌惮的,根本没有一战而胜的把握,但是空手回去的话又对不起李渊临行前的嘱托,只能在这儿空耗着,寻找战机。

  李密这几天一直沉着脸,他还是低估了李渊的后勤动员能力,因为这一耗,就耗了三四个月,按照他的估算,李氏兄弟的十万人最多能撑半个月,没想到他们却撑了这么长时间。

  李渊晋阳起兵,短短几个月就占领了长安,而他在这个地方拼了六七年,已经到了洛阳城下,就差临门一脚了,老天却不肯帮帮他。

  或许是老天在冥冥之中听到了李密的祈求,暗中帮了李密一把,因为,长安以西的“霸王”薛举经过三个月的休养生息,东山再起了。

  从薛举能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凑足三十万人马来看,毫无疑问,他是个聪明人,但在打仗这件事情上,光有一点点聪明是不够的,尤其是在治理国家这个问题上,还需要谋略。

  我们之前说过大唐帝国的顶层设计,李渊的方法虽然谈不上精妙绝伦,但瑕不掩瑜,总体上来说是不错的,如果不是出了李世民这个“变种”,李渊的计划可以说非常完美的。

  两个相似的人总是无可避免地被人比较,这样才能看出好和不好来,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同为一个国家的创始人,薛举是构建自己帝国的顶层设计的。

  薛举缺乏对自己帝国的长远规划,他有两个儿子,长子薛仁杲,少子薛仁越。

  薛举在起事后没有对长子薛仁杲进行处理国事等方面的培养,而是把他放出去打打杀杀,让我们设想一个好的结果,假如他建立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帝国,传位于儿子后薛仁杲完全没有处理政事的经验,他又如何能治理好这个国家?

  这方面我们不妨乐观一点,假设他是一个治理国家的天才,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假设呢?因为李世民也没接受过李渊在这方面的培养,却把大唐帝国建设的有声有色。

  但我说了,这只是理想的状态,起码李世民在军事生涯的初期受过李渊和李建成的指导,得到了启蒙。那么薛仁杲的军事才能如何呢?用四个字概括就是:一踏糊涂。

  薛举派他出去打仗,没有一次他打不输的,如果有,肯定是敌人不争气,没他薛仁杲的一分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