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接下来的两天,李长安照例每天早上送酒,其余时间在家煮酒熬糖,晚上再去酒市。

    只可惜,仅仅只是又多了三家小饭馆。

    每天能卖出去差不多一百斤酒左右,虽说比之前已经多了不少,但相比较要凑齐的三百两而言,还远远不够。

    第三天,

    柳知音买了糖霜和山楂果回来,

    “二郎,现在外面卖冰糖葫芦的人越来越多了,走街串巷的都在卖。”

    “这是好事。”李长安笑着说道。

    柳知音撩起耳边垂下的发丝,“可这些明明都是你……”

    “嫂嫂,没事的,冰糖葫芦越火爆我越开心。”李长安往锅炉里塞了两块木头,顺便通了通炉灰。

    “你啊,神神秘秘的,有什么事不能跟嫂嫂说吗?”柳知音嗔怪道。

    “还不是想给嫂嫂一个惊喜嘛。”李长安笑道。

    “现在市场上的山楂果是不是贵了一些?”

    “那可不?山楂果已经涨到三文钱一斤了。”柳知音说道,

    “不过小兰也说了,其他家的冰糖葫芦味道没有我们的好,所以我们才卖的多一些。”

    “但其他人卖的不差也就是了。”

    李长安点点头,“冰糖葫芦本来就不难做,这些原料也都是最常见的,很正常。”

    “不过嫂嫂,你有没有算过一笔账?”

    “什么账?”柳知音诧异地问道。

    “一斤山楂果差不多四十个,也就是五串冰糖葫芦,能卖二十五文钱,成本控制在多少,大家还会继续卖冰糖葫芦?”

    李长安这个问题,直接把柳知音问住了。

    柳知音还从来都没想过这个问题。

    原因很简单,大家的成本摊开来算,非常便宜。

    一斤山楂果做出来的冰糖葫芦,最起码能赚二十文。

    这是惊人的暴利。

    而且这么多人卖,还依然有不错的销路。

    所以冰糖葫芦的生意才越发红火。

    只可惜,这红火的背后,根本没有冰糖葫芦的始作俑者什么事。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李家这几天卖出去的冰糖葫芦也不过才三百多串。

    满打满算,也就赚了一两银子。

    “换个问法,如果成本控制在多少,嫂嫂还会继续做冰糖葫芦的生意?”李长安继续问道。

    “十文?不不,十五文……吧。”柳知音最后给出了自己所能想到的最极限的数字。

    李长安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所以啊嫂嫂,等着数银子吧。”

    冰糖葫芦只有两种主要原料。

    山楂果和糖霜。

    糖霜被官府把控,可另一种原料……

    至少整个临县县城的山楂果,可都被你家小叔子包圆了啊。

    “对了,今天晚上在望星楼有诗会,二郎你去参加吧。”柳知音边清洗山楂果边说道。

    “什么诗会?”

    “是县学组织的,听说还有其他地方的学子赶来,规模不小。”柳知音解释道。

    “要是表现好了,得到学正大人赏识,很可能会被招入县学。”

    柳知音斜过身子,满是期盼地说,“二郎,你也去吧,机会很难得的。”

    “诗会啊,我也听说了,但我对这个诗会没什么兴趣。”李长安给另外一口锅烧火,准备熬糖。

    “怎么会没兴趣呢?你之前可是一直都想着参加诗会的,说里面有很多饱学之士……”柳知音眨着眼睛,

    “还有那些诗词都很厉害,兴许就有一首能传扬出去,积攒名望。”

    李长安满头黑线,嫂嫂现在这眼神这神态,像极了要怂恿他犯罪似的。

    “参加诗会的人肯定不少,去了又能怎么样?”

    “等把小妹救回来,我专心温习,等明年三月的县试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