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钻石号,4,#」

    玛丽记下这一组暗语,仍旧按照原定时间离开了纽约前往波士顿。

    并非对疑似鲸鱼商席恩的临死绝笔丝毫不感兴趣,而是席恩的跳楼地点不在纽约。

    报纸上登载:席恩是在波士顿跳楼自杀。

    为什么牵扯到游轮杀人案的席恩,他在一周内抵达波士顿,从待判罪的犯人变成可以自由活动的人?

    ——趁在月色正好,爬到商务楼五楼顶部一跃而下,这比对看守所的生活绝对可谓自由活动。

    早就说了,别对1869年的美国司法体系抱有太多公证的幻想。

    即使时间快进一两百年后,它与正义一词仍旧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玛丽不奇怪席恩能做到取保候审,令她有点不解的是那封匿名信。

    钻石号游轮行程的后四天,因为解开了芬妮之死的谜团,大海上的生活变得平淡起来。

    算是给平淡生活找点乐趣,当时也研究过席恩会窥觊曲谱的理由,但并不是所有事一定都能找到正确答案。

    直到抵达纽约港的那一刻,仍然未曾发现曲谱藏着秘密。

    哪怕现在看到匿名信中提到「4,#」,再结合曲谱,依旧可以确定地说它们不代表任何已知相关秘钥。

    起码,玛丽认为曲谱没有暗藏密码。

    船长波顿也给远在伦敦的作曲者法拉去了电报。得到回信,法拉根本不认识席恩。

    换言之,鲸鱼商席恩很可能是理解错误了暗语。

    他要找一样藏在游轮上的东西,自行解读的藏匿方式与真相有着天壤之别。

    这一组暗语真的藏了秘密吗?秘密真的在波顿船长的游轮上吗?

    即便想要全船搜查也迟了,匿名信寄来的前一天下午「钻石号」返航伦敦。

    那就不着急找,反正船也已经开走。

    玛丽自认安分守己,对于未知秘密没有掘地三尺原地找到答案的好奇心。

    没有选择乘坐以货运为主与舒适毫无关联的火车,而是选择了包了一辆马车不急不缓地驶向波士顿。

    波士顿,19世纪美国的重要城市之一。

    简单概括,它是美国距离欧洲最近的重要港口之一。从50年代后,是从海贸城市向工业制造城市转型。

    一路行至波士顿,多见服装制造与机械工业的工厂。

    另外,还有一些不同的风景,此处汇聚了不少知名大学,比如哈佛、MIT、波士顿大学、塔夫茨等等。

    也许,等有了闲情逸致可以逛一逛19世纪的大学校园。

    在此之前,玛丽是要选定一处新房,作为「马克·明顿」在美国的新家。

    曾经编造的伦敦失忆客,是该有后续剧情了。

    之前,年轻的明顿先生从棺材中醒来,尽管顺利与另两位被害者一起制伏凶犯,逃出了残忍的活埋树林,但他弄丢了自己的记忆。

    明顿只能凭着一些身体残余习惯,推测自己也许来自美国,并且与家人关系淡薄,前往欧洲是为了在读大学进行一次游学。

    现在可以书接上回。

    当明顿赚了一点‘小’钱钱,决定回美国寻找记忆。

    抵达纽约后,他的脑中冒出零星记忆碎片,应该在波士顿生活过一段时间。

    于是继续寻找自己的过去。

    波士顿却没能给他更多好消息,并非没有新发现,而是想起了一些遗憾的事。

    原来,明顿先生是一位孤儿,少年时随着教父在波士顿生活过几年。

    后来,两人从南到北一路在美国游历着。令人遗憾的是前几年南北战争爆发,教父被战火牵连不幸身亡,只留下了明顿一个。

    明顿独自在美国生活了一年,他还是决定换一处新环境生活。

    那就前往欧洲,谁能想到抵达伦敦后就遭遇绑架被活埋,还把自己的记忆搞丢了。

    失忆后,明顿对伦敦没有任何熟悉感,更是确定他没有任何挂念的亲人朋友。

    很好理解,因为明顿此前从未去过19世纪的伦敦,他也确实没有任何在世的亲人了。

    当重回波士顿,明顿想起了那些往事。

    决定在此处买一套房子,可能不会久住,但也算是给他与教父留一个家。

    玛丽决定以一幅油画为结尾,将此故事画上圆满句号。

    她在美国停留期间会画一幅教父明顿的肖像画,保存在波士顿的住所中,也是对于过去的纪念。

    买房,需要找律师。

    经历了芬妮小姐之死,足以证明一位靠谱的律师有多重要。

    离开伦敦前,玛丽就请厄尔森律师推荐了几位他认为靠谱的美国律师朋友。

    虽然无法保证好律师推荐的朋友也同样出色牢靠,但或多或少也是提供了某些选择。

    “明顿先生,您想要购置一套小别墅,以舒适安全为主。我想有这样几处选择。”

    房产经理人提供了一些资料,有性价比较高但有小小瑕疵的房源,也有没有其他毛病唯独售价高的楼盘。

    “谢谢。”

    玛丽收下了资料,接下来会实地考察一番,然后把乱七八糟的手续委托给新找的律师斯普林办理。

    看房,不是一天能完成的事。

    中间可以穿插一些娱乐活动,比如去某间教堂的停尸间瞧一瞧鲸鱼商席恩的尸体。

    是自杀。

    波士顿警方给出了尸检结果,这主要是给席恩的债主们一个交代。

    捕鲸业没落了,席恩人到中年面临产业转型,即便做起了鲸鱼须的生意,但终究无法和一二十年前的鲸鱼油火爆需求相比。

    不难理解。

    当年鲸鱼油是刚需,家家户户都需要点灯,而现在渐渐被石油取代。

    但鲸鱼须多用在雨伞、女士塑型衣内架中。近年来,不少医学学会开始抨击女性塑型衣的弊端。

    如此一来,鲸鱼须的销售额无法与曾经鼎盛期的鲸鱼油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