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4月30日,几大光伏公司同时发布财报,隆基绿能一季度净亏损23.5亿元,通威股份一季度亏损7.87亿元,晶澳科技一季度亏损4.83亿元,tcL中环一季度亏损8.8亿元。

    晶科能源虽然一季度盈利,但工厂失火,损失巨大,因此半年报亏损已成定局。

    至此,几大光伏巨头集体扑街,全面暴雷,曾经的白马股、绩优股转眼间成了垃圾股、亏损股。

    许多人开始分析暴雷的原因,有人说是光伏组件价格下跌所致,有人对着财报分析,认为是过去的库存太多导致,也有人把暴雷的矛头指向了欧美。

    可惜的是,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在暴雷之后再分析原因,还有意义吗?

    钱金没有分析过任何一家光伏公司的财务报表,也不知道光伏面板的价格走势,但却提前知道光伏公司会暴雷,还特别指出:强制分红的规定打击的就是光伏这些伪绩优股。

    如何预判光伏公司会暴雷呢?

    首先,分析财务报表肯定是没有用的,上市公司的财报都是由专业人员编制而成,他们粉饰业绩的水平出神入化,即便是专业审计人员也不能单从财报辨别真伪,何况对财务一窍不通的普通股民?

    钱金分析上市公司不看新闻和公告,而是根据社会常识进行推理。

    这个世界,听见的消息不可靠,亲眼所见也未必是真的,只有符合逻辑的事情才能相信。

    首先,做饲料的通威股份转行做光伏,竟然可以成功,由此判断光伏行业技术含量不高。

    其次,光伏企业不存在品牌效应。

    人们送礼的时候,送茅台会感觉有面子;买车的时候买奔驰宝马也感觉有面子,但是买光伏面板就不会太在意品牌。

    因为光伏面板放在屋顶上,别人不可能跑到屋顶看你用的是什么牌子,因此就算你买的是大品牌,价格高质量好,也无法让别人知道,起不到炫耀的目的。

    老百姓买名牌主要是为了炫富,如果一件商品起不到炫富的作用,那么就不会在意品牌,只关心价格。

    技术含量低,又不存在品牌效应,那么就只能靠价格战取胜。

    打价格战关键是拼规模,只有规模大才能有效的降低成本。

    扩大规模就需要有足够多的资金,钱从哪里来?

    一部分靠银行贷款,一部分靠股市里融资圈钱。

    如何才能在股市里尽可能多的融资圈钱呢?

    按照规定,只有业绩好的公司才有融资的资格,而且市值越大,可以圈到的钱也就越多。

    所以,光伏公司要想在股市里圈钱,就必须做高业绩,再与机构合作拉高股价,做大市值。

    这是前几年光伏股票大涨的根本原因。

    在2021年牛市高峰期,许多光伏公司都狮子大张口,动辄几十亿、几百亿的融资。

    去年的时候,晶科能源、通威股份又想融资圈钱,如果交易所同意的话,那么光伏企业出于融资的需要,还会继续做高业绩。

    但,交易所停止了光伏公司的融资申请,理由是防止盲目扩张、防止产能过剩。

    更悲催的是,今年交易所又推出了强制分红的规定。

    这才是光伏公司的两个超级利空。

    人家把业绩做好一点就是为了融资圈钱,现在倒好,不仅不能圈钱,还要拿出真金白银给股民分红,与大股东以及上市公司高管的利益相冲突,这谁受得了?

    钱金据此判断光伏公司要暴雷,只是没想到,暴雷的速度那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