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没回宾馆,先送舒蔓回学校,吕靖让她去办公室借了一只放大镜过来,然后又回到她寝室。

    跟舒蔓同寝室的李老师正好又不在。

    吕靖让舒蔓把一张桌子上面的东西收拾一下,再把画摊开在上面,拿着放大镜细细的看。

    舒蔓见他这么认真,好奇的问:“阿靖,这画……很特别吗?”

    “这是一幅古画,看着有些年头了,这写实的风格上承五代下接两宋,工笔精湛,布局和谐,这是大家的手笔。”吕靖前世30年的望气经验,让他一眼看到这幅画就觉得不寻常,哪怕画上除了画,连一个字都没有,他也仍旧被艺术的力量给震撼了。

    不懂艺术的人看了也是白看,他们对艺术的感知迟钝,哪怕世界名画摆在眼前,他们内心也是波澜不惊,甚至不以为然,还会骂一句,草,还没有我拍的照片好看。

    这就是区别!

    舒蔓看着古画,画的是蝉,有一个成语叫薄如蝉翼,看了这画中的蝉之后,她才有了直观的感受,比真的蝉翼更传神,这是怎么的用笔才能画的出来?

    而且用毛笔画出来,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蝉趴在树干上,树从叶子上看,好像是梧桐树,没有把整棵树画出来,只攫取了一部分,这样才能突出蝉这个主体。

    “这画叫什么名字啊?”舒蔓看到画上没有一个字,甚至连印章都没有,更别提什么标题了。

    “反正没名字,你就取一个呗。”

    舒蔓歪着脑袋想了一下,说道:“《梧桐秋蝉图》怎么样?”

    “行啊,就叫《梧桐秋蝉图》。”

    舒蔓露出了微笑,她第一次给一幅画命名,就好像跟吕靖一起领养了一只宠物,或者孩子。

    小小的幸福在她内心洋溢着。

    “果然是崔白!”吕靖欣喜若狂。

    舒蔓急忙凑了过去:“什么崔白?”

    “北宋的一个画家。你看。”吕靖把放大镜交给她。

    又指着一段树枝:“看这里,你看到什么了?”

    在放大镜里,隐隐约约,舒蔓看到了两个字:“崔白?啊,他为什么把署名写到树枝里?”

    “元朝以前书画作品落款的很少,尤其是宋以前就更少了,大多数人也都使用隐款或者穷款,甚至一个字都不留,连印章都没有,只有少数几个会留长款。”

    “可能跟当时的艺术审美有关,在画中留字,尤其是留很多字,会破坏掉画的整体布局。还有一点,是当时的著作权意识不高,人们也觉得没有必要留下署名。这里头有很多因素,三言两语说不清楚。”

    “什么是隐款和穷款?”舒蔓不懂就问,一副三好学生的样子。

    “像崔白这样的就是咯。隐款就是把署名隐藏在画里,不仔细看绝对看不出来,穷款就是签个名盖个章就完事了,有时连章都不盖。明朝也有不少穷款,到了清朝,长款就很普遍了。”

    舒蔓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吕靖趁机又给她讲了一些相同的例子:“崔白还有一幅《双喜图》,也是使用隐款,最早人们不知道是谁画的,后来才在树枝之中找到他的署名,跟咱们这幅《梧桐秋蝉图》一样。无独有偶,北宋还有一个画家叫范宽,他的《溪山行旅图》到58年的时候,才被人发现他藏在枝叶里的署名……”

    舒蔓听的入神,像是重新打开了一扇窗,让她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吕靖注意着她的神态,只觉得认真听讲的女人好乖,娇憨可爱,冷不丁的就在她脸颊上亲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