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洛阳城中,姚襄热情地招待了大燕国的牙门将军慕容尘。

    “慕容将军,请坐!”

    慕容尘狠狠地瞪了一眼姚襄身边的权翼,只见权翼微微一笑,面不改色。

    慕容尘看向姚襄,俯身拱手道:“多谢明公!”

    明公,是对身份高贵之人的一种敬称,但并不是说谁都可以担得起明公二字。

    至少,对方也是公爵之位,才可担得起明公二字。

    如桓温乃是临贺郡公,所以可以敬称为明公。

    而对方若是列侯之位,只能称之为某侯。

    如曹操曾对众大臣说,他之毕生愿望,就是死后墓碑之上能够刻下“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如今姚襄叛离晋室,又未能称王称帝,所以慕容尘称呼姚襄为明公,实则是抬高了姚襄之位。

    姚襄听罢,哈哈大笑,心中甚是高兴。

    众人坐定,慕容尘喝了一口酒,抬头说道:

    “我素闻明公博学多识,今日心中有一困惑,不知明公可为我解释一番。”

    姚襄眼珠子一转,不知慕容尘有何套路,于是故作大度地笑道:

    “慕容将军真是过奖了,博学多识倒是谈不上,只不过我小时候倒是学过一些儒家经典之学,不知慕容将军有何困惑?”

    慕容尘微微一笑,遂道:“请问明公,唇亡齿寒是何意?”

    姚襄听罢,心中明白,慕容尘这是想借“唇亡齿寒”之意来说动自己,与燕国一同合击冉闵罢了。

    “哈哈哈哈……”

    姚襄一阵大笑,而后手抚短须,说道:

    “春秋时晋国的南面有两个小国,一个名叫虞国,另一个名叫虢(guo)国。

    这两个国家山水相邻,又都是周室的后代,所以世代以来和睦相处。

    但是虢国的国君却是个狂妄自大之人,经常袭扰晋国。晋献公心中很是生气,想消灭了虢国。

    于是晋献公问大夫荀息:我想派兵消灭了虢国,你看如何?

    荀息说:虞、虢两国关系要好,若是我们想要攻打虢国,虞国一定会来援助。

    晋献公说:那该如何是好?

    荀息说:我们攻打虢国,必须要经过虞国,而虞国的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

    您可以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向他借路攻打虢国,他不会不答应的。

    这样一来,虢国就会猜疑虞国,虞国也就不会帮助虢国了。

    晋献公听后,非常高兴,于是派大夫荀息出使虞国,并送上一匹千里马和一双名贵的玉璧。

    虞国国君见后,贪心大起,果然借道给晋国。

    晋献公派出大军讨伐虢国,而后在回师之时又顺便消灭了虞国。

    这便是唇亡齿寒的典故,比喻双方利害关系密切,犹如唇齿,若是嘴唇没有了,牙齿自然就会感觉到寒冷。”

    慕容尘微微一笑,没想到姚襄这么快就被自己引上道来。

    慕容尘听罢,笑道:“请问明公,我们燕国与明公,可否称得上唇齿关系?”

    姚襄答道:“那是自然。”

    慕容尘点了点头,说道:

    “桓温北伐,意欲荡平北地,消灭我们五胡之国,我们鲜卑、氐、羌都是桓温的敌人。

    同理,冉闵颁发杀胡令,意欲斩尽我们五胡之人,我们同样也是冉闵的敌人。

    所以说,我们五胡之人便犹如这唇齿一般,一国荣则俱荣,一国辱则皆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