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夏邦的城际轻轨线,一般由八组高速补给线组成,大量钢铁与混凝土铸造的马草食槽和殷实的隔离跑道是这座国际化的武术大国的交通主脉。

    苏三和小满是第一次乘坐集成厢式大型列车,是由一组组牲畜动力组复合搭配组成。马车头由一头成年身毒象拖动,顺便一提,身毒古国现在也改名了,叫天竺。

    在那之后,便是十六匹罗刹红马,这类马匹只吃鹿肠草,轻轨高速线上,也很少有马儿愿意去吃这种马草。

    由这两种牲畜动力总程,带动共计十一节车厢。

    当苏三提着行李,靠在列车车窗看着窗外的山与树时,他不曾想过夏邦另一头是什么模样。

    季雯雯距离他有两千六百里。算上车程,得用二十六个小时才能相见,就像是小满说的。

    有些人,离开你不过二十四个小时,你便开始觉得生命缺失了一部分。

    他昏昏欲睡,没了别人差使他去做某件事,去当某个人,他就像是无处所依的狼,离了群便开始如卖不出文字的诗人,开始顾影自怜。

    苏三不是个犹犹豫豫的男人,也没空去思考生活里“远方”是何方,只是时间越久,就愈发佩服娘亲。

    书信里每一句看似无理取闹,尽是粗鄙之语与嫌弃之情。

    可娘亲说过。

    “如果有时间看这个妹子懂不懂三从四德,不如想想她现在这般乖巧,以前是不是抽烟喝酒泡网吧来得实在。”

    这类话娘亲说了不止一次,每次苏三看得半懂不懂,可是细细咀嚼之后,却感觉心中踏实不少。

    因为就像是“苏妈妈”说的那样。

    一字一句透着“大俗”也有“大雅”。

    小满睡下了,离青州还有七百多里,大概还有六个小时车程。

    在这段时间里,苏三只看着老人机里,十二字按键上的简陋屏幕上,季雯雯的大头贴。

    她算不得什么美比天仙的姑娘,可不知为什么,用苏三的话来说……

    “她是个写故事的人。”

    “一般要讲书中该到了关键剧情或者大结局时,总会有个女主角之类的角色站出来,让主角充满决心与明断之类的。”

    “如果这样说的话,我的女主角,大概是她了。”

    “不……”

    苏三从衣服里掏出泛黄的信纸,尽管保存得很小心,但他每天都有看,每天都有翻,因为这是他的“过去”,这是他与心痒难捱的旧事旧人之间,唯一的联系。

    娘说过:“从来就没有什么如果、大概、也许、好像。是非结果有定论,那就是百分之百,没有,就是百分之零。”

    娘真像个男人。

    苏三忍俊不禁。

    这哪里像个女子能说出的话。

    不知道家父会不会过得很辛苦。

    苏三不由得开始遐想,夏邦还算个男权的传统社会,只是不知南疆如何。看娘写信的态度,活脱脱的一个铁血娘子汉的样子,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能量与决心。

    真是个奇妙的母亲。

    ……

    ……

    此时此刻,夏邦的另一头。

    沿着黄海而建的城,苏杭南沪有一个总称,叫六朝古都,夏邦且叫它宁郡。

    而老板娘的老家,是宁郡最好的东麓风景区上,独一座山庄。

    她小时候,便陪着堂姐一路从鸡笼山山脚一路挑水爬山腰,然后吃一碗公孙婆婆做的豆腐花,接着到了东麓山庄演武厅前,听梵风爹爹练声练气。

    她很喜欢唱歌,就像是季庄主承祖业的狮子吼一样,从小也跟着爹学,久而久之,有了一副金嗓子。

    此时,她像是两千六百里之外的某人一样,倚着窗,一手撑着下巴,轻轻哼着秦腔小调,她父亲喜欢民乐,久而久之,她也喜欢上了。

    哼得久了,嗓子有些干。她本能唤了一句。

    “石头,给我斟一壶金桔蜜糖来……”

    府邸里的下人听了,便招呼煮饭阿姨跑去火房。季雯雯过了好久才反应过来,她这是在家里,不是别处,更不是一方水土。

    “哎呀……我糊涂了。”

    捂着额头,她才恍然若失一般看着柳木桌上的蜡痕,心想,若是石头,肯定不会这么“不专业”,打蜡的功夫必然是完美无缺。

    仔细一想这木讷执拗的小跑堂,突然觉得自己捡到了宝,又摇摇头,哪里是“突然”,她好像一直都是这么走运似的。

    比上有凤阳公主做玩伴,却不用想着出嫁异国,压力自然小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