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57宇文歆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真正擅长指挥战斗的人,先把自己变成不可战胜的,然后等待时机,等到敌人可以被战胜的时候,迅速出击,取得战争的胜利。

  什么是可战胜的,什么又是不可站胜的呢?简单来说就是“破绽”两个字,只要不漏出破绽,自己就是不可战胜的,一旦对手漏出了破绽,就可以战胜他了。

  战争中的一切作战技巧,阴谋诡计都是对这句话的补充。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派遣手下大将王翦带领六十万军队进攻楚国,王翦迅速占领了陈国,却在靠近楚国边境的平舆一带时停了下来。楚国人听说王翦带兵前来,急忙率兵抵抗。

  王翦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在打到别人家门口的时候却坚守不出,甚至敌军在下面叫骂他都充耳不闻。

  就这样过了一年,楚国人也放松了对王翦的警惕,但王翦不走他们也没办法回国,就在军营里面玩起了投石跳远的游戏,楚国人漏出了破绽,这一情况被王翦侦知并迅速采取了行动,于是,楚国灭。

  李密是军坛老将,李建成李世民是后起之秀,又熟读兵法,双方都懂得这一道理,想让对方主动露出破绽是不可能了,所以想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必须有进一步的动作。

  可能有人会疑惑,他们双方各有十万人的大军,却在三四个月的对峙时间里只有小股部队的冲突,没有大的决战。

  有了以上的认识,我们就能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了,这正是双方的高明之处。既然你不主动露出破绽,我就派出小股部队寻找你的破绽,一旦找到你的防守破绽,我就趁势攻击,撕裂你的防御。

  如果还是找不到破绽怎么办?我故意露出一个“破绽”,吸引你来攻击,一旦你处于运动之中,就必然会暴露你的弱点,我就能抓住机会取得战争的胜利。

  所以不要小看这三四个月的对峙,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在这背后却是当时最杰出的几个军事指挥家成百上千次的争斗。

  而指挥这种层次的战斗是最耗费心力的,这也是李氏兄弟接到李渊退兵的命令之后松了一口气的原因。

  至四月二十八日,短短的二十四天时间,十万大军已经完全撤离,李氏兄弟并非没有任何收获,他们在撤退途中收获了一员大将庞玉,庞玉曾在王世充的领导下跟李密打了上百次仗,后来被李密打散了。

  李世民在看到这个人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他,眼前的这个人眉宇间隐隐透露出一丝英气,稳重,聪慧,更重要的是,庞玉还带来了近万关中精锐,李世民或许不知道,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将在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中执行最危险的任务。

  十万大军已经撤回来了,长安已经获得了暂时的安定,现在该来清算一下李渊的问题了。大多数人会说,李渊这个庸才,作为大唐帝国的最高决策者,连出了两个昏招。

  第一个是放虎归山,在薛举已经被李世民打残的情况下强令李世民撤军,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机会,间接造成了后来李世民军事史上的一次惨败。

  第二个是在建国初期资源紧张的时刻把十万大军派出去,浪费了宝贵的三个月时间和物资,而根据后来李密没有入主洛阳的情况来看,他没有任何的先见之明,是一个非常低劣的领导者。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尽然。

  我们所得出的一切结论是在了解事情后果的情况下做出的,李密后来兵败,所以防着李密是错误的,薛举后来雄起,所以放过薛举是错误的。